王思愚认为,在肺癌治疗领域有两个应该关注的进展:
【来源:新快报】
▲ GASTO 会长、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科王思愚教授
适合的停药方式有两种,一种方式是延长给药时间,PD-1 或 PD-L1 的治疗原本每三个星期给一次药的,延长到每三个月甚至每半年给药一次,每次给药也是常规剂量,半小时打完,病人打完就可以走,很省事,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这就相当于给病人一个 " 短假 "。" 在开始放‘长假'之前,我主张先来一个‘短期'的假期会好一点,然后再考虑‘长假'。" 王思愚称。
在这个患了双肿瘤的病人身上医生看到,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用药在她身上是安全的。
采写:新快报记者 梁瑜
一个是免疫治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。PD-1 药物已经可以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了,国际上已经有两个临床研究证实免疫治疗可以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,术后做一年的免疫治疗,证实能让病人获益。但是,哪些病人需要做?是不是所有病人都要做?这个是目前临床研究还没办法回答的,我们临床研究能够回答的就是说Ⅰ B- Ⅲ A 的病人做完手术后都可以做术后的辅助免疫治疗,且术后免疫治疗的疗效与 PD-L1 的表达高低关系还没定论。
王思愚常说,肺癌病人长期生存不是梦。
另一个是 MRD(微小残留病变)。我们去年就在讨论的 MRD,如今更进一步证实了它的作用。MRD 就是肿瘤微小残留病灶。MRD 的概念很早就有了,对 MRD 的检测方法,最早是通过血液找肿瘤标记物,找血中的游离癌细胞,到现在通过 NGS 检测血液中的 ctDNA(循环肿瘤基因),发现 MRD。今年和去年这两年,GASTO 也有临床研究证实了 MRD 作用。MRD 是给人看到一个苗头,就是可以用 NGS 来检测。" 如今术后辅助治疗能用上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了,再通过 MRD 来选择病人,就能真正达到最精准的治疗。"
他称,有位 50 来岁的女性病人 2011 年前后因子宫内膜癌接受了治疗,控制得比较好后,突然又在 2018 年发现了肺癌,就诊时确诊为左下肺癌伴双肺转移、骨头多发转移。由于肺癌的驱动基因阳性,于是接受了靶向治疗。治疗后,肺癌骨转移的情况控制得很好,但子宫内膜癌又复发了,出现盆腔腹部广泛转移,活检病理证实来源于子宫内膜癌。
但是,MRD 检测目前还有亟需解决的问题。王思愚指出,不同的检测公司,标准不一样,有些是定量的,有些是定性的,阴性、预测值、敏感性、特异性都不一样,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就很难统一。不同公司平台 MRD 检测结果难以比较,可能发生在 A 医院诊断为阴性,在 B 医院诊断为阳性的情况。" 我更看重 MRD 的阴性预测值,举例来说,如果能达到 90% 的阴性预测值,即 10 个 MRD 阴性结果的病人中只漏了 1 个病人,9 个都是不会复发的,那所有 MRD 检测阴性的病人可以都不用做术后治疗,漏掉的那 1 个病人可以在以后定期的 MRD 检测中发现,再做治疗即可。" 王思愚认为,以后能统一标准、达到真正的阴性预测值的话,对临床医生会非常有意义。他认为,行业先统一了标准,才能更好地推广到临床。
肺癌病人长期生存后要考虑能否停药以提高生活质量
另外也有些病人,肺癌肿瘤中检测到存在两种突变,即混合突变,这在晚期肺癌中占 25%。先用靶向治疗药物控制了一个突变后,另一个突变靶向药不能控制的,那是不是能学上述病人的方法,加一个 PD-1?这个是以后要研究考虑的方向。" 有时候医学可能最开始就是一个偶然的病例让你有了新的启发,然后去研究更多的病例。"
" 某些病人使用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疾病进展了,在特定情况下再用了免疫治疗 PD-1 单抗,有一些获益,但前提是医生一定要把控得很好。" 王思愚称,虽然有成功的案例,但不可能重复在每个病人身上,虽然基础研究是看到了一些苗头,但现在还没有大宗的临床研究,临床上要慢慢地去研究更多的可能性。
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,病人的治疗效果远好于化疗时代,开始更多地考虑什么时候可以稍微停一下药,更多地开始考虑让病人的生活质量更好。" 长期生存的目标达到了,就要在这一基础上改善生活质量了。"
在 GASTO 大会上,还提出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想法。王思愚称,这一想法和尝试现在还不成熟,只是有些个案,可以探讨。
王思愚表示,现在服药时间长的病人,例如接受靶向治疗三年以上或免疫治疗超过两年的病人,临床上看不到病灶了,或者有残留病灶,但经过长时间例如半年的观察,病灶毫无变化,做 PET-CT 是阴性的,即没有肿瘤显像了,这时候可以考虑停一下药。
Copyright © 2021 《肿瘤防治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